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GB 50350-2005)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陆上油田、气田和滩海陆采油气集输工程设计。2、基本规定: 油田油气集输工程分期建设的规模,应根据开发方案提供的10 年以上的开发指标预测资料确定,工程适应期一般为10 年以上。相关设施在按所确定规模统筹考虑的基础上,可根据具体情况分阶段配置。3、天然气集输1)集气管网的压力应根据气田压力和商品气外输首站的压力的要求综合平衡确定。根据气田压力递减速度尽可能的提高集气管网的集气压力。2)集气管网布置形式和根据集气工艺、气田构造形态及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采用枝状管网、辐射一枝状组合管网或辐射—环形组合等管网形式。同一气区或同一气田内,宜设一套管网。当天然气气质和压力差别较大,设一套管网不经济时,可分设管网。3)当气井井口压力降低,使天然气不能进入原有管网时,气田低压气的集输可按下列原则改造原有集气管网。(1)改造原有气田管网,拆除不必要的设备、阀门,增加清管设施,降低集输过程压力损失。(2)建立低压气供气系统,低压气可供气田附近用户。(3)将低压气增压后进入气田集气管网外输。4)集气设计能力应按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规定的年最大集气量计算,每口井年生产天数按330d 计算。6)气液分离(1)立式重力分离器的直径按下公式计算:×10-3KWqOvPTZ1D―――分离器内径(m)qv―――标准参比条件下气体流量(m3/h )T―――操作温度(K)Z―――气体压缩因子P―――操作压力(绝)(MPa)WO――液滴沉降速度K1――立式分离器修正系数,一般取K1(2)卧式重力分离器的直径按下公式计算:×10-3WKKqkOvPTZ423K2――气体空间占有的空间面积分率(按本规范附录A 取值)K3――气体空间占有的高度分率(按本规范附录A 取值)K4――长径比。当P≤ 4≤ 4>4(3)站内计量分离器和生产分离器的数量按下列原则确定;a 每井必须设1 台计量分离器且兼作生产分离器之用。b 周期性计量的气井,计量分离器的数量应根据周期计量的气井数、气井产量、 计量周期和每次计量的持续时间确定。生产分离器的数量应根据气井产量及分离器通过的能力确定。(4)天然气的分离器宜设在集气站内。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在井场。a 需要在井口进行多级节流降压的气井;b 产液量大的气井;c 距集气站较远的气井。7)天然气加热:(1)单台水套炉的热负荷宜等于或小于1000KW。(2)当站场总热符合大于3000KW 时,可采用锅炉供热。(3)水套炉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