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转化初探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转化初探 郭亚亭曲翃佼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公共性的特征,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向公共性转化的必要性,能够化解矛盾,构建理性的公共领域;培育公共精神,完善人格。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公共性不足的实践困境,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向公共性转化的实践推动路径。一是应用空间向更广泛的社会空间拓展;二是从侧重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向兼顾公共管理功能转化;三是从注重进展个体主体性向培育公共性品行转化。以充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价值。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转化途径 公共性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它根植于人类的共同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社会化的实践活动,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公共精神和人文关怀,确证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性品行。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性特征也给予了思想政治教育广泛而真实的公共性基础,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又深深地扎根在现实的公共关怀之中。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公共性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 意识形态是反映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及其政治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政治观点之和,它总是竭力维护一种新的统治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蕴含着鲜亮公共性的意识形态,它始终支持和维护的是社会大众的普遍利益或共同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这一精辟的论述,揭示了共产党人和过去的任何统治阶级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之间的根本区别,阐明了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导向的民族运动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本质上是为社会大众谋利益的政党,其根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本价值追求是为社会大众谋幸福,马克思、恩格斯把党的阶级性和人民性有机地统一了起来,阐明“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别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即共产党人是工人阶级的其中一员,并为维护和实现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而奋斗,他们从来没有自身的任何私利可言,他们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社会大众、一切依靠社会大众,办事坚持从社会大众中来、到社会大众中去。 2、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致力于建立自由人联合体 在马克思恩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