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国先前学习认定操作路径探析我国先前学习认定操作路径探析 摘要:先前学习认定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和学习成果认证的技术手段,在我国构建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起步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或者是对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无定式学习成果的认定,只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帮助在职成人重新回归正规教育,为学习者再学习降低学习成本,并且操作上是严谨、科学、透明的,我们都应该去积极探究和尝试。本文从操作性的视角,对国内外主要的先前学习认定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提炼,以批量认定、个体认定两个角度,总结了七种认定操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试结合本国国情,初步提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先前学习认定的操作路径及模式。 关键词:先前学习认定;批量认定;个体认定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对于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的意义 依据我国的现实国情,我国的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主要发生在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即正规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即非正规学习成果)和无定式学习成果(即非正式学习成果)这三大类学习成果之中或之间[1]。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转换:(1)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之间的转换;(2)非学历学习成果之间的转换;(3)无定式学习成果认定转换为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和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4)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之间的转换。 要实现以上的转换,比较理想的路径选择,是通过建立国家学习成果认证 、积累与转换制度,搭建国家资格框架并开发能够覆盖各个领域的基于行业岗位能力需求而制定的认证标准,社会上提供各类资格的颁证机构,包括能够提供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高校或是提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的劳动人事部门、行业协会、教育培训机构等都能够参照国家资格框架和与之相对应的认证标准开发专业(文凭、学位)、证书及课程,通过国家资格框架的参照系和认证标准的比对标尺,实现不同学习成果之间的无缝转换和衔接,这样能既拉动高校深化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改革,紧扣职业进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育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也能够整合和法律规范社会上的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及其培训资源,提高继续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能。 但从我国现实国情来看,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束缚和影响,我国正规的学历教育和非正规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一直都是渭泾分明地在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里运行;即使是在正规的学历教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