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慢慢心折于杜甫我慢慢心折于杜甫 四小姐吃喝,闲逛,发呆,间或低沉,但不抑郁。渴望被人爱,胜过爱他人。 杜甫只会埋伏在中年的路口等候每一个经过的人。所以我其实是拒绝写杜甫的,毕竟我还是个宝宝。 我讨论生时候的导师是个杜甫迷,有长达一学年的时间,我们上课的内容就是读杜诗。那可不是您想象中诵读的“读”,而是真刀实枪地一句一句读,每一字后面的掌故,每一句的出处,都要清清楚楚才行。 单是杜诗的注本,就占了我寝室床头的半张桌子。中华书局版全五册的《杜诗详注》,浦起龙编年体的《读杜心解》,上海古籍社钱谦益的《钱注杜诗》,还有杨伦鉴赏性质的《杜诗镜铨》。 据说从宋代开始,就有“千家注杜”的风潮,我所收集的不过是个零头。但就是这个“零头”,已让我不胜其烦,颇有点爱无力。 彼时,我正是二十四五岁的花样年华,恨不得日日纵情声色。让我迷恋的都是鲜衣怒马,烈火烹油。试想,那样的我,如何能对流落饥寒,“一饭未尝忘君”的杜甫产生理解之情? 老雷泪水涟涟声音哽咽地讲《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我读着“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的悲愤,未尝没有动过恻隐之心——哎呦,这个老头真可怜,从外面一回到家就看到孩子饿死了。 可是让我落泪,不存在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我中学时代就背过的,表现了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表达了对农民群众的深切同情——仅此而已。 那时只觉得杜甫真是个唠叨鬼,人生在世,干点啥不好,非要写诗,还一写就是一千多首。单一首加上注释,都够学上俩仨钟头。到底是恋爱不甜蜜,还是糖醋排骨不好吃,我要来读这劳什子的杜诗? 带着对老雷的腹诽,我硬着头皮学了一年杜诗,自然是摸了一年的鱼儿。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年结课时,同门写的《杜甫评传》直接发了核心期刊,毕业时候也借此上了青云。而我潦草应付作业,磕磕巴巴写了一篇杜甫某诗的鉴赏(之所以不敢提诗名,是怕被好事者搜索,毁了家师清誉),老雷摇头叹息,差点给我判不及格。 这是读书时候学杜诗的往事。我极少跟人提及,因为常觉得遗憾。要是那时能学李白就好了,“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多么丰神俊逸;再不然李商隐也好,“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多么深情绵邈;哪怕苏东坡也行,“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行乐须及时啊! 可惜学的是杜甫。二十五岁的我还太年轻,作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丝毫理解不了《北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