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扬雄《方言》语言学讨论方法探析扬雄《方言》语言学讨论方法探析 摘 要:《方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方言词汇著作,它词汇丰富、类型全面,对西汉时期不同地区的方言在构词形式和词义上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在当时被誉为“悬诸日月不刊之书”。《方言》的成功离不开扬雄在采集方言时所使用的讨论方法,其中有些讨论方法与现代西方语言学家不谋而合。结合当今语言学的讨论现状,分别从共时与历时、田野调查、分类编次三个方面,重析《方言》中的语言学讨论方法,以期对我国当代语言学的讨论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扬雄;《方言》;语言学;讨论方法 扬雄(公元前 53—公元 19 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汉赋四大家之一。他是精通哲学、文学、天文学、语言学的复合型学者。扬雄的五世祖扬季曾官至庐江太守,后因避祸迁居至蜀地,世代以农桑为业,从扬季到扬雄五代单传。《汉书·扬雄传》记载:“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闻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顾尝好辞赋。”[1](P1062)幼时的扬雄虽因口吃不能畅谈,却也助其养成了勤学好思的良好习惯,他所取得的很多成就也与此有关。 《方言》全称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词汇合。《方言》原为十五卷,收录九千余字,现存《方言》十三卷,669 个条目,收录一万一千九百多字。关于《方言》是否系扬雄所作,一直以来都是学界争论的热点。《方言》曾遭到宋代洪迈等人的怀疑,谓其“必为汉魏之际好事者为之”。洪迈的质疑也不无道理,因为扬雄作《方言》一事在《汉书·扬雄传》与《汉书·艺文志》中均无记载。洪迈的观点也受到后代学者的辩驳,戴震、钱绎、卢文弨、王先谦等学者都力证《方言》为扬雄所作[2](P8)。现今流传的《方言》共有十三卷,其中第一、二、三、六、七、十卷释语词;第四卷释衣服;第五卷释农具、家具、器皿等;第八卷释动物;第九卷释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车、船、兵器等;第十一卷释昆虫;十二、十三卷释各类词。 从世界语言学历史上看,《方言》是世界上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合,具有开创性意义。扬雄对方言的讨论大大早于古印度、古希腊和古阿拉伯人。《方言》不仅整理记录了大量方言词汇,为后世的方言学讨论提供了丰富的方言材料,它还调查讨论了汉代方言词汇在地理分布和时间先后上的变化,对共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