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能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能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一、 课堂教学效能的概念 课堂教学效能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教”的效率、“教”的能力和水平;[1] 学生“学”的效率、“学”的能力和水平。 课堂教学效能既包括老师教的效能,也包括学生学的效能。课堂教学效能最终要体现在学生学的效能上。学生的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在老师的讲授中学习。老师能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能是最理想的状态。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就当前来看,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老师讲授中学习。老师的教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上,假如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老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虽然课堂教学效能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但课堂教学效能的核心是老师教的效能,因为:一是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二是从目前中小学现实情况来看,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还很少,老师的讲授占据大多数时间,况且即便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需老师高水平的教作为引导。 课堂教学效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量,即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多大程度的进展;二是耗费的时间,即促进学生进展需要的老师讲授时间,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及课后练习所需的时间。课堂教学效能越高,量就越大,耗费学生的时间就越少。 二、 影响课堂教学效能的因素 国内学界对课堂教学效能影响因素讨论的并不多。孙绵涛教授对我国小学老师教学效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认为影响我国小学老师教学效能的主要因素有老师自身的因素、学校因素和学校以外因素三个方面。这一因素结构体系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如图 1 所示[2]: 我们认为,影响课堂教学效能的核心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是老师自身的素养,包括老师的知识,即业务素养,如:老师对所教学科和教育学科的知识素养,对教材的熟悉程度等。老师的能力,即教学技巧,如:能否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少而精”,教学方法上采纳“启发式”,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的情意,如:老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的情感和态度。二是课堂教学环境,包括学生的素养(认知进展水平、求知欲等)和教学硬件条件(如教材、教学设备、班额等)。三是教学管理,好的教学管理有助于老师知识、能力、情意三方面素养的提高,还可以为老师和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提供一定的条件和环境。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三条途径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