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希望:基业长青的民企范本新希望:基业长青的民企范本 杜林杰 新希望集团是中国第一个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也是第一批走出国门的民营企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段进程中,新希望不仅是积极的参加者,更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受益者,且至今依旧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 《新西部》杂志办刊的二十年间,对刘永好和他的新希望集团也给予了更多的“偏爱”。从《刘永好:“大王”的野心有多大?》《蝶泉“改嫁”:新希望圈地云南乳业》到《刘永好缘何能够“独善其身”?》《刘永好:搭乘“一带一路”航船远行》,我们就是想告诉读者,在西部大开发大潮中,西部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获得了多么宽阔的进展空间,又取得了多么令人艳羡的成功! 刘永好最早被公众关注,是在 20XX 年以首富的身份出现。次年 12 月,《新西部》对刘永好的商业版图做了报道。彼时他已是“饲料大王”,且涉足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在一不小心惹下“十亿买断桂林山水”的风言风语之后,又抛出一个多亿,一口气吞下了国内数家乳品企业。野心之大,众所瞩目。 如今,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已从当年的饲料生产企业,进展成为综合性企业集团;从国内的农牧巨头成为一家跨国企业。刘永好总结自己的经营理念说:“一定要顺潮流,不能逆潮流,一定要超前,但只快半步不快一步。因为你快走一步,重心也移过去了,再挪回来不容易。走对了,好;走错了,倒了。而我‘快半步,重心还在这儿,先去探好路,这半步成功了,我就能领先。假如踩虚脚了,我再退回来。这其实与‘摸着石头过河是一脉相承的。” 从饲料大王到第一猪倌 1982 年,中国农村体制改革拉开大幕,刘永好四兄弟开了三天三夜的家庭会议,最后决定辞去公职创业。他们用卖掉手表、自行车凑来的 1000 元,在家乡新津县古家村办起养鸡场。 1984 年 4 月,有人下了 10 万只小鸡的订单,刘家兄弟借钱孵化鸡苗。但第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批 2 万只小鸡交货后,购货方跑了。 借的钱都变成鸡苗,足足 8 万只。借款眼看到期,哪有钱还? 于是在凌晨三点,刘永好骑自行车数十公里进成都卖鸡苗。第一天,他没找到摆摊位,晚上向一位好心大爷借个小板凳坐了一宿,第二天一早争取摊位,终于卖出了第一只鸡苗…… 1987 年,在深圳码头上,刘永好看到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饲料供不应求的场面,从中发现饲料加工业的宽阔前景,于是四兄弟开始买地、投资、建立科研所和饲料厂,成立新津希望饲料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