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效推动区域教育科研的若干思考有效推动区域教育科研的若干思考 有效推动区域教育科研,必须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只靠少数学校、少数老师的科研行为,很难推动区域教育科研的有效开展。有效的举措应该是分类扶持、分层递进的——依靠一批科研骨干,潜心讨论带有联动效应的系列课题,以点带面,组织、带动全校老师展开科研工作[1]。 以下将结合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的科研经验,讨论如何从“七个一”着手 ,推动区域教育科研科学、和谐并可持续地进展。 一、具备一种“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意识 人要先有正确的意识,才会有正确的行动。因此,必须先有正确的科研意识指导,才会有正确的科研行为。一是科研促教意识,以促进教学,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二是科研强师意识,以增强老师素养,增强老师教育教学能力;三是科研兴校意识,以振兴学校,使学校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品位。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一线老师,应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是区域教育事业改革与进展的不竭动力;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课题,课题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细胞”,也是最重要的载体。因此,要挖掘影响教育、教学改革和进展的、带有全局性的核心问题,开展专题讨论,逐步形成区域性的或学校的主课题或课题群。通过课题讨论,带动教育科研工作,进而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从教育管理变革、课程开发到课堂教学改革,再到老师队伍建设和班主任工作等,都可以用课题讨论的方式加以推动,从而使教育科研真正成为“兴教”“兴校”“兴师”的助推器,进而形成区域性主课题由行政领导牵头,教研、科研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学校主课题由校级领导亲自担纲,职能科室具体实施,学科课题、小课题讨论由老师全员参加的科研格局。 二、营造一个适合教育科研蓬勃进展的环境 教育科研的进步和进展不能仅停留在观念更新上,科学、合理、有效的做法是从细节入手,创设一个适合开展教科研的环境。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校长率先垂范是营造适合教育科研蓬勃进展所需环境的关键。校长带头参加教育科研,既可以引导老师的重视和效仿,又可以使老师得到更多的支持。特别是全校性的课题讨论,校长的参加更有利于各部门的配合。这就要求校长本身也应具备过硬的科研素养、较强的科研能力、敏锐的科研眼光、先进的科研思想等品质。这也正是富阳区近年来所一直致力追求的。 教育科研运作面对教学实际,重在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