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文化史的考古学重建

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文化史的考古学重建_第1页
1/4
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文化史的考古学重建_第2页
2/4
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文化史的考古学重建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文化史的考古学重建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文化史的考古学重建 一. 略说民族考古学 “民族考古”曾是人文社会科学讨论中一个有争议的范畴,它的学科定位、性质、方法、领域及学术史等问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其实,“民族考古”(ethnoarchaeology)的性质已经明白地表现在字面上了,它就是民族学(ethnology)和考古学(archaeology)的组合,这一组合源于美国的人类学学术传统。 人类学的本质是“他文化的历史学”。对于一个以欧洲移民为主流社会而建立的国家,美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是他文化的印第安人历史,都是“没有”文献记载的史前史,因此美国历史的重建无法通过文献史学,而只能依赖人类学。美国人类学所涉及的分科如民族学即狭义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就是适应复原他文化的印第安历史这一特别的需要而组合起来的,具有鲜亮的功能色彩。在这些分科中,作为“活人”人类学的民族学和“死人”人类学的考古学担任起了更直接、更重要的责任,在复原印第安历史的学术实践中,民族学与考古学几乎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在美国人类学学术史的早期,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常常身兼二职。在这一总体学术背景下,民族学与考古学的跨学科整合——考古学家借用民族志资料(强调直接历史法)、甚至参加民族学的田野调查(即所谓的“行动考古学”或“活的考古学”)等,民族学家运用考古学的资料、借用考古学的类型学方法分析当代民族文化等,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不必牵强拉合!据我所知,这种水到渠成的学术整合才是“民族考古”的精神和灵魂所在。当然,随着人类学理论的进展与学术实践的推动,民族学与考古学的合作情况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 我国的民族考古完全是近代学术“西学东渐”的产物,但由于我国的历史文化完全不同于美国,民族考古在中国的学术实践、性质地位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别。我国的古代文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一个以“华夏中国-四方万国”格局为特征的“多元一体”构架,古史的核心是“华夏(汉)中国”的本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民族文化史,浩瀚的汉文史籍和丰富的文化埋藏,使得历史学体系的文献史学和考古学在古史的重建上担当重任,人类学系统的民族学和考古学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即便借口“失之礼而求诸野”,在中原、“华夏中国”的考古学讨论上借用他文化的“四方万国”的边疆民族志、甚至飘洋过海仰仗印第安人的“古代社会”,终究因陷入“间接历史”的误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民族考古与华南民族史、文化史的考古学重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