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汪曾祺散文重复现象及原因探微

汪曾祺散文重复现象及原因探微_第1页
1/4
汪曾祺散文重复现象及原因探微_第2页
2/4
汪曾祺散文重复现象及原因探微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汪曾祺散文重复现象及原因探微汪曾祺散文重复现象及原因探微 摘要:汪曾祺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一生创作极多,内容丰富,其散文向读者集中展现了高邮、昆明、上海、北京等地的民俗风貌,展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人生际遇和思想沉淀。然而,读罢汪老散文集却很容易发现他作品中的“重复”现象。其重复篇幅之大实为创作界罕见。本文将围绕汪曾祺散文中的“重复”现象,探讨其“重复”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汪曾祺;散文;重复 汪曾祺是以小说闻名于世的,学界对其小说的讨论开始较早。他的散文却一直到 1989 年的《蒲桥集》发表之后才逐渐有人注意并进行讨论。“有人说汪曾祺的散文比小说好,虽非定论,却有道理……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事物,皆有情致。间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新韭,秋来晚菘,味道近似。”[1]汪曾祺散文内容涵盖广泛,在数量众多的篇目中,“重复”显而易见。这一现象也曾有一些学者关注,早在 1996 年奚巍鸣就在《文学自由谈》上发表了《汪曾祺的“重复”》一文专门探讨此现象。 汪氏散文的“重复”可分为题材重复和细节重复。汪曾祺一生到过许多地方,然而对他散文写作影响最大的是故乡高邮、第二故乡昆明、上海和北京。以昆明为例,《滇池》杂志刊出的“昆明忆旧”系列就有《翠湖心影》《泡茶馆》《昆明的雨》《跑警报》《昆明的果品》《昆明的花》《昆明菜》《观音寺》八篇之多。这些散文均取材于昆明。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已经构成题材的重复。笔者认为题材重复属于无意识重复,该类重复是难以避开的。汪曾祺“在昆明住过七年,一九三九至一九四六。”[2]他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又在昆明教了三年书。他对昆明的感情是深厚的,记忆是深刻的。再如《故乡的食物》和《故乡的野菜》,在选题上就已构成交叉。但二者側重不同,交叉而又不重合。这种重复是可取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细节的重复在汪曾祺的散文中尤为突出。汪老热爱美食,一生创作了大量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关于食物的文章。《昆明菜》和《菌小谱》同时提及了甬道街一家做鸡枞的馆子;《五味》和《食豆饮水斋闲笔》都有关于金碧路上一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的叙述;《昆明的果品》和《栗子》中皆有对炒栗子的回忆……不止是食物类散文,谈论戏剧的散文随笔《打渔杀家》《中国戏曲和小说的血缘关系》《戏曲和小说杂谈》《从戏剧文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汪曾祺散文重复现象及原因探微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