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畸形并椎管狭窄护理查房病史报告患者王XX,男,81岁,于2019-09-2515:55以“寰枢椎畸形并椎管狭窄”之诊断收住我科。主诉:1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间断性疼痛不适,呈渐行性加重,不伴四肢麻木无力,无走路踩棉花感,无头痛、头晕,自行按摩后未见缓解,遂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T36.3°C;P64次/分;R18次/分;BP148/80mmHg。专科查体:脊柱四肢无畸形,颈椎活动受限,颈后部平颈2/3、3/4椎旁压痛明显,无上肢放射痛,四肢肌力感觉对称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颈椎MR示:1.颈2/3、3/4、4/5、5/6、6/7椎间盘突出;2.颈椎骨质增生、曲度变直;3.枢椎齿状突后缘旁异常信号,考虑十字韧带肥厚伴寰枢关节水平椎管狭窄,脊髓内异常信号,考虑变性。颈椎CT示:1.齿状突后方软组织影增厚、钙化伴椎管狭窄;2.两侧寰枢关节退行性改变。多部位X线示:1.右肺尖硬结灶;2.胸椎侧弯、增生;3.颈椎骨质增生,项韧带钙化;4.附见主动脉迂曲硬化。心脏B超:主动脉硬化,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低,彩色血流示二尖瓣返流(少量)。颈部血管B超: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并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右侧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心电图示:窦性心律,66次/分,不正常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肺功能正常。血气分析大致正常诊断1.寰枢椎畸形并椎管狭窄;2.椎间盘突出症;3.颈椎滑脱(C3,Ⅰ°);4.动脉粥样硬化(双侧颈动脉、右侧锁骨下动脉)治疗过程患者于9.29日14:30在全麻下行“经颈后路寰椎后弓切除+椎管减压+枕颈融合内固定术”,于21:10术毕安返病房,伤口敷料干燥整洁,颈部、腰部引流管通畅在位,引流液呈暗红色血性,尿管在位通畅,遵医嘱给予患者一级护理,暂禁饮食,静脉给予抗炎、消肿、健骨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机械辅助排痰护理,镇痛泵持续镇痛,术后平卧8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治疗过程于10.2日电解质结果示:血清钾离子3.46mmol/L,血清钠离子119.7mmol/L,血清氯离子83.7mmol/L,血清钙离子1.10mmol/L。全程C-反应蛋白+血细胞分析+五分类(20191002):C反应蛋白263.04mg/L,白细胞18.36*10^9/L,中性细胞比率92.40%,中性细胞数16.96*10^9/L。遵医嘱给予浓盐泵注,继续使用抗生素并及时复查血常规,患者可自行进食补充能量,嘱患者家属可给予患者佩戴支具后陪同下下床活动锻炼,促进疾病恢复。知识延伸—寰枢椎解剖•寰枢关节是第一颈椎寰椎和第二颈椎枢椎之间连结的总称,包括3个独立的关节,即2个寰枢外侧关节和1个寰枢正中关节。摇头或左右旋转头部的动作几乎全部发生于寰椎和枢椎之间的关节,即寰枢关节。脊柱的小幅度旋转亦有一定贡献。知识延伸•寰枢关节知识延伸—寰枢椎解剖寰枢外侧关节:由寰椎下关节凹和枢椎上关节突构成。关节囊的后部及内侧均有韧带加强。寰枢正中关节:由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后关节面和寰椎横韧带之间构成。寰枢关节以齿突为垂直轴进行旋转运动,使头连同寰椎绕齿突作旋转运动。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构成联合关节,使头能作多轴运动,即能使头作俯仰、侧屈和旋转运动。护理问题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术后咳嗽无力有关2、有管路滑脱的危险:与各种引流管有关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4、有电解质紊乱的危险:与术后饮食结构改变有关5、有深静脉血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6、有感染的危险:与各种引流管有关7、知识缺乏:缺乏术后饮食、活动相关知识8、自理能力下降:与颈部手术有关9、有跌倒坠床的危险:与术后体能虚弱有关10、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窒息、护理措施1、清理呼吸道无效: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进行辅助排痰,严格轴线翻身,必要时吸痰。2、有管路滑脱的危险:妥善固定各导管,保持引流通畅,防止牵拉、打折,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性质。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定时翻身变换体位,预防压疮。4、有电解质紊乱的危险:指导其进食补充能量,遵医嘱给予浓盐静脉滴注。5、有深静脉血栓的危险:遵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ml皮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