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方法介绍 一、 复习法 由复习旧课入新课,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一般由教师设计几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复习提问应该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过渡到新课也应十分自然。以旧引新,承上启下,这也是传统历史课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讲“秦灭六国”,先提问:“商鞅变法起了什么作用?”然后教师指出:秦国自商鞅变法100 多年来,封建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兼并六国作好了准备。由此导入新课。 复习法作为导言,有利于知识衔接和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关系。但它往往缺少趣味性,尚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问法 由学生熟悉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究它的由来。设问一般有二种情况: 一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所提问的问题要注意寓有深意和新意,并且要和新课内容紧密相关。二是结合教材重点,把新课中最能引起同学兴趣的内容,用设问句形式,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如讲“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群”时,可以这样设问:“你们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我国古代有女娲捏土造人的传说,古代埃及人认为是创造力之神哈奴姆用水和泥土造出来的,基督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人由猴子变成的,这些都是不科学的。那么人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又如,讲“古罗马”一章,可以这样设问:“你们在小学学过《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的寓言,但你是否知道它出于哪一个国家,谁之手?你们都知道奥运会,但是否知道它的发源地在哪里?我国亚运会开幕式的场馆可坐十万人,但你是否知道在 1900多年前的古罗马剧场可以容纳多少观众呢?” 设问法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寥寥数语,就能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的主动的学习要求。 三、 谈话法 谈话引导,娓娓动听。这种方法比较自由,教师通过对一个历史片段的描绘,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使他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谈话法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二种: 一是从大家熟悉的电影小说谈起,唤起他们的回忆,增强感性知识,然后导入新课学习。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就可通过对电影《火烧圆明园》的描述来开头。现在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电影,历史课中要注意充分利用,以加强教学效果。 二是概括谈话法,结合教材重点,先向同学概括展示本章本节的主要内容,提出一些同学们熟悉的问题,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