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成书于2400 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上述平衡饮食的内容古而不老,很有科学道理。 “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五果为助”系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 ,还 能帮 助消 化。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 少 的辅 助食品 。 “五畜为益”指牛 、犬 、羊 、猪 、鸡 等禽 畜肉食,对 人体有补益作用 ,能增 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 ,是平衡饮食食谱 的主要辅 食。动 物性 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 ,而且含有人体必 需 的氨 基 酸,是人体正常 生理代谢 及增 强 机体免疫 力 的重 要营养物质。 “五菜为充”则指葵 、韭 、薤 、藿 、葱 等蔬 菜。各 种 蔬 菜均 含有多种 微 量 元 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 食欲 、充饥 腹 、助消 化、补营养、防 便 秘 、降 血 脂、降 血 糖、防 肠 癌 等作用 ,故对 人体的健康 十 分有益。 至 于食物的气味,中医认 为食物有“四 气”、“五味”,即 寒 、热、温 、凉 和辛、甘、酸、苦、咸。前者依据食物被人吃后引起的反应而定;后者主要是根据食物本来滋味而划分的。讲究食物的气味(性味)和功能,又是中医饮食疗法的基础。熟练地驾驭饮食疗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食某些食物,既能祛病,又能健身、长寿。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干金方》中所说:“凡欲治疗,施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 寒性、凉性食物一般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之功,适于体质偏热者或暑天食用,如粳米、小米、绿豆、赤小豆、豆腐、豆浆、西瓜、梨、柑、柿、甘蔗、鸭肉、兔肉、猪肉、蟹、甲鱼、田鸡、蜂蜜、竹笋、苦瓜、黄瓜、白菜、蕹菜、萝卜、蕃茄、菠菜、荸荠 等 。 温 性、热性食物大 多 能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