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新型工业化研究报告之六》 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发展与新型工业化 改革开放多年至今,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地理格局以“世界工厂”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目前,形成了相互交叉重叠的两种产业空间: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长期以来,我国考虑工业化问题往往集中在国家一级的政策和产业层面上,对一些正在成长的或者正在出现的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却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有些地方甚至陷入盲目搞工业园区(开发区)的误区。营造地方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园区健康发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国家竞争力,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重要政策措施。 一、 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与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集群的基本概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新的产业集聚原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得到了国际上学界、商界和政界的空前重视。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首先出现于波特 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此后,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根据国际经验,通过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升级,使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和国际资源的外力有效结合起来,提高了区域竞争力。在各国研究文献以及有关集群战略的一些会议和政府文件中,对“产业集群”采用了多种称谓,例如“产业群(industrial cluster)”、“地方企业集群(local cluster of enterprises)”、“地方生产系统(local production system)”、“区域集群(regional cluster)”、“产业区(industrial district)”等,有的术语还延伸到“地方创新环境(local innovation milieu)”、“区域创 1新系统(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也一直在积极研究、提倡和推广产业集群策略。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活动空间和本地化的产业集群相辅相成。一方面,交通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功推进,加速了生产要素、知识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减少了其运营的单位成本,使社会财富蕴藏在流动的空间之中。另一方面,各地争相吸引投资,争夺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区域竞争加剧,集群已经成为区域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国家和区域的竞争力表现为对各种流动财富的吸引力和利用这些财富创造新价值的能力,集群是在全球化与区域化交互作用下的参与竞争的骨干力量。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告了发达国家专业化集群的发展实例,也发现了在发展中国家大量类似的集群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