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药与健康管理系 人才培养工作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办法 为了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与保障教学质量,全方位的跟踪人才培养与教学活动,提高人才培养与教师教学水平,形成动态监控与定期评价并举的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目标 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学生顶岗实习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实施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完善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管理质量建设,制订系统完善的工作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和绩效考核,提高管理质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保证服务质量;根据项目建设任务要求,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做质量管理和质量建设的示范。 二、建设思路与建设内容 1.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制度 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与行业企业共同调整专业设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文件;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建立能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需要的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 推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明确学院、实习单位、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各自管理职责,制订管理工作规范,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完善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考核鉴定制度。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施全程跟踪监控,确保顶岗实习安全,达到实习效果,实现“生产育人”的目标。 改革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模式和考核管理制度,将理论知识考核与生产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建立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实施“人才精品工程”,推行技能证书与毕业证书挂钩制度。 2 2.教学质量建设 健全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运行管理等制度。本着校内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学院、企业、学生三方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形成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内实行院、教研室两级督导和院、教研室、学生三级监控制度,采取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