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弱势群体保障工作、切实改善民生的调查思考朱发生(2011年6月22日)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指那些实际经济收入偏低,未来发展相当困难的人群,从基本特征上看,弱势群体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上的贫困性、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及环境上的被动性。一、我县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与现状1、城乡贫困人口。包括传统的城镇“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固定收入、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人群、农村“五保户”等,这些人员由于缺乏收入来源,其生活往往处于贫困状态,通常需要救助才能维持最低生活。目前,我县有城乡低保5657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左右,其中城市低保10505人,农村低保46072人;有五保户5121人,其中集中供养1199人,分散供养3922人。2、残疾人。此类人口在我县比重较大,总数有6.4万人,在就业与生活中处于不利或者弱势地位。3、大病患者。我县白血病、尿毒症、肿瘤等大病患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等数量众多,特别是西南岗地区受地理条件和饮水的影响,患病的比例更多。4、老龄与高龄人口。我县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之一,到2010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有12.61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2.25%,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5、贫困学生。我县在校学生约19万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2.8万人,约占在校生人数的15%。二、我县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保障措施近年来,我县率先成立失学、大病、法律“三大救助中心”和县慈善总会,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不断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及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完善生活救助机制。在城乡低保方面,深入开展“1美元”计划,不断提高低保标准,扩大保障范围,2010年新增城乡低保1.36万人,今年计划再新增1.3万人,从今年7月1日起,城乡低保标准将提高到240元/月和210元/月。在五保户供养方面,大力实施关爱工程。全县23个农村敬老院普遍得到改造,累计新增床位2567张,集中供养由2005年的每年1200元提高到2900元,分散供养由2005年的每年800元提高到2300元,按照上级要求,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再次提高标准,集中供养五保户提高到3200元,分散供养五保户提高到2600元,2、完善医疗救助机制。实施惠民医疗制度,建立大病医疗救助二次报销平台,对大病户进行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后,根据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特困职工、重残人员等类别的不同,余下的自负部分再按照一定的比例报销,大大减轻了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2010年,全县争取省级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051万元,位列全市第一,累计救助弱势群体9337人,下发救助资金678万元。3、实施灾害救助机制。去年上半年大部分乡镇遭受了小麦赤霉病影响、小麦倒伏严重。到9月上旬,又持续出现特大暴雨灾害性天气。为了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迅速查灾报灾,争取125万元救灾资金的支持。今年我县发生了严重旱灾,夏熟作物严重减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春荒救助行动,共采购发放救济粮18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82万人次。4、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制定临时生活救助制度,不断完善类别化、分层次、阶梯式的临时生活救助标准体系,对无劳动能力的孤寡病残户、无固定收入的特困户等全部纳入保障范围,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教育资助和生活补助,特别注重做好春节慰问、汛期和冬令三个阶段临时困难群众的生活安排,为临时因灾困难户发放棉被、大衣、米面、油和部分现金及物价补贴。5、完善慈善救助机制。着力发展慈善事业,发挥社会保障补充作用。自2007年4月泗洪县慈善总会成立以来,累计募捐资金3206万元,救助弱势群体5143人,累计发放救助款物2363余万元。2010年,高标准实施了瑞华助孤、阳光助学、心蕊工程和慈善超市建设,救助孤儿141人,贫困大学生219人,单亲贫困母亲50人,为15名患白血病、尿毒症、先天性心脏及恶性肿瘤的贫困家庭儿童申报救助资金,累计发放善款99.3万元。6、实施贫困失学救助。针对我县贫困学生日益突出的问题,我县积极相应上级号召,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县级积极配套,对各类贫困学生予以救助。仅2010年就发放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4688人,约占寄宿生人数的11%,补助资金308.4万元;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