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流行歌曲与主流价值观的共进共振

流行歌曲与主流价值观的共进共振_第1页
1/8
流行歌曲与主流价值观的共进共振_第2页
2/8
流行歌曲与主流价值观的共进共振_第3页
3/8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流行歌曲与主流价值观的共进共振流行歌曲与主流价值观的共进共振 流行歌曲是当代中国流行文艺最重要的类型之一。三十余年间,由几遭禁锢到大行其道,流行歌曲的流变与主流价值观看似无甚关联,其实双方几经冲撞,又相伴相生,构建出充满张力的复调话语的交织体。流行歌曲惯于吟咏风花雪月,也绝不缺乏黄钟大吕之音,它的众声喧哗,恰恰喻示它的兼收并蓄,故而能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存录了社会转型过程中芸芸众生的情感结构与价值观的变迁。其实流行歌曲本身的衍变,实实表征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转变,与主流价值观息息相关。 一 爱情,本是文艺表现的恒常主题。从《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开始,爱情的文艺表现就饱含生命的激情,铭刻个体性的身体体验,展示对人生幸福境界的企慕。曾几何时,“爱情”也是革命文艺叙事的重要伴侣,爱情与革命的融合,隐含着救亡的民族共同体的集体诉求,其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叙事中享有不言自明的合法地位。但它所造成的后遗症也自然生成,那就是主流文艺中的爱情价值推断,使得“革命”的阶级性伦理霸权对“爱情”的个体性伦理主张的断然排斥,或者说在“革命”话语构筑的崇高镜像面前,“爱情”因与生俱来的私人性被卑污化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只能蜷缩在某些社会心理的角落。它偶然得以出场,也必须是在加上“革命的”前缀之后。与爱情表达的合法地位被取消相对应,流行歌曲尤其是与爱情相关的流行歌曲也历史地缺席了内地的文化语境。 新时期以来,随着“革命”宏大叙事话语及其相应价值观念体系的逐渐解构,“爱情”回归主流文艺话语体系。流行歌曲由地下而公开,情歌,也顺势成为流行歌曲的第一大类。及至当下,终因依托商业逻辑而大行其道,几乎90%的当代流行歌曲都是情歌。 必须承认,流行歌曲历史地履行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职能,那就是实现了爱情的日常表达。在此前的主流文艺中,“爱情”是很难被表达的,即使是“爱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情”得到表达,但这种表达也是非日常性的。它要么服务于“革命”,如《九九艳阳天》中唱的“待到革命成功再相见”,要么需到边疆民族风情去寻觅,如《阿哥阿妹情意深》这样的少数民族风情歌曲里才能听到爱的放歌。它要么接受阶级性伦理的收编,要么被有意识安排在边缘性的文化语境中,才能换得表达的资格,因而都是某种泛政治化的表达。对那时的年轻人来说,“爱要怎么说出口”竟然成了一大难题。 彻底改变这一局面的是流行歌曲。 在 20 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流行歌曲与主流价值观的共进共振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