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由“1+1=2”看历史板书创意无限由“1+1=2”看历史板书创意无限 “1+1=2”,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数学表达式,却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课堂上,成为最不普通的亮点。1+1=2 走进历史课堂,以不寻常的方式,给予历史板书以崭新的内涵,激活了历史板书的创新意识,使黑板真正成为课改的重要阵地,使板书成为课堂的亮点。 曾在教研活动中观摩《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 12课)教学,老师在课堂小结环节板书了 1+1=2 ,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自我盘点解读历史”,置换板书。 一、“1+1=2”?一题多解 二、“1+1=2”!一式多义 数学式子赫然呈现在历史课堂的黑板上,不仅打破了常规,充满了创意,而且其中的历史韵味深远。 1. 数学表达式+ 历史元素= 课堂小结。历史课的课堂小结多以巩固回忆为主,历史元素是课堂之重,1+1=2 打破了传统的小结方式,将数学形式与历史内容有机结合,成就了一段不同寻常的课堂小结,使一道最普通的数学式成为历史课上一道最不普通的亮点。 2. 老师抛石+ 学生之玉= 学生主体。当数学式出现在历史课堂上的一瞬间,就仿佛一石激起了千层浪,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此不寻常的“抛石”,巧妙地把黑板交给了学生,也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3. 基本史实+ 发散性思维= 开放式板书。正如一千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同样的基本史实却激起不同的思维火花,自然生成的板书如百花齐放,将课堂推向高潮和高效。 三、“1+1=2”……举一反三 心理学讨论表明:一般人所获得的信息中,听觉占 11%,视觉占 83%,且视觉比听觉获得信息记忆的时间要长好几倍。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对感性事物比较容易理解,直观形象、灵活多样的板书,能给他们留下一目了然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视觉印象,成功的创意板书更能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为课堂增色增效。 所谓创意板书,它既合常规又不落俗套,既能体现历史学科知识的脉络性、结构的完整性、表达的简洁性,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回忆自己的平常教学中也曾经有一些板书得到了学生的青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 主题式——通过创设一定的主题情境,由学生完善板书。 案例 1: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 1 课《人类的形成》时,结合新学期新老师的特定情境,我以介绍自我档案的方式导入新课,出示板书“姓名、籍贯、年龄、民族”等,在学生盎然兴致之时,链接新闻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