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白茶入口的味道【千般味道送入口】白茶入口的味道【千般味道送入口】 筷子溯源 筷子又称箸,是中国人独创的进食用具,它在世界各国进食具中独具风采,堪称中国的国粹。它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箸”。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筷历史了。 “纣损天下,自箸而始。”这是西汉时期的政论家贾谊总结商朝灭亡教训时说的一句话,也是目前发现的有关箸的最早最确凿的文献记载。箕子是商朝末代国王纣的叔叔,他看到商纣王自恃天命在身,生活奢侈腐化,曾用这样一段话劝诫他:你连筷子这样的小物件都十分讲究,要用象牙制成,接下来就想用玉琢杯盘。有了玉杯,又想拥有远方的珍稀物品,这样进展下去,小到杯箸,大到宫室,穷其奢华,享乐之心永无满足,离国家衰亡的日子就不远了。商纣王时期已有象牙箸,而箸的始作年代应当早于商代末年,它的起源还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农业的进展和陶器的产生,使人们在烹饪方法和进食方式上有了改进。食用谷物最适宜的方法是煮,用手指进食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势必要求另有一些食具佐助,而就地取用树枝、竹棍、兽骨作为进食器具成为必定,匙就是这样发明的,箸也是这样发明的。 羹食是史前居民的传统馔食,随手找来的野菜,加上水或与肉同煮,或与谷物同煮,肉类除做羹汤外还可以烧烤。食羹用扁平的匙显然不行,而且早期的匙大都是匕形的,故而只有用成双的箸,才能在滚热的羹汤中夹起菜和肉来,直接用手捞食就更不行了。 周代对使用箸还有许多规定,箸只能专用于夹取羹汤中的菜食,吃米饭米粥不能用箸,只能用匕。我们现在使用筷子的许多习惯性礼仪,大多是在西周礼制社会中就形成的。例如,《礼仪》中就有规定,当孩子长到可以自己进食时,要教他学会用右手使用餐具。周礼中规定的右手执筷子的习俗与周代进食礼仪有关。《礼仪》规定:人们在吃饭时,主食置于人的左边,羹置于人的右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边,用右手执箸,进食就更方便。而在汉画像石和画像砖上,可以看到进食者往往都是用左手执箸。汉代时箸已成为人们饮食中必不可缺的食具,在汉墓壁画和画像砖上,常可以见到一些用箸进食的图画。张良是刘邦手下的将才,当审食其向刘邦建议封六国之后为王时,张良坚决反对,与审食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情绪激动时借刘邦手中用饭之箸而代筹,向刘邦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