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终结“套话作文” 凸现“三大关注”终结“套话作文”凸现“三大关注” 自 1999 年高考话题作文开始,话题作文曾一统天下,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也不管是平常考试还是平常习作,都是话题形式。近年来,人们对话题作文的形式提出了很多质疑,特别是对学生在话题形式下造出的矫情、假情、滥情的文章或所谓的那些“伪文化作文”作了更多的反思。 “套话作文”是近年来高考阅卷专家、学者对比提出的一个新名词。在20XX 年高考作文阅卷中,浙江省的阅卷专家、学者主要把那些写文化类的作文归结为“套话作文”。参加 20XX 年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的孙如明老师在自己写的一篇体会文章中写道,这种“套话作文”有这样三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历史文化(文学)名人及其文章中的名言名句;第二,文章结构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或诗文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有人把这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添头,加尾,主体三段论”)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化开拓。材料熟烂、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 这类“套话作文”,曾经一度获得好评,但后来人们发现,这类作文很容易“宿构”、照搬照套,缺少学生心灵的感受,也很难抒写学生个体生命的感悟,更没有对生活的真切体悟,也就谈不上真情实感。这些问题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表达与沟通”的内容背道而驰,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等。这就要求学生写作应该是“我手写我心”的表述,突出文章“道”的核心本质,呈现“文质彬彬”的特征。 纵观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作文的主题也更具指向性,不断彰显学生个体情感的抒写和写作的人文特点。如 20XX 年辽宁高考作文以“我能”为话题,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天津高考作文以“有句话常挂嘴边”为题,江苏高考作文以“怀想天空”为题等;20XX 年安徽高考作文“带着感动出发”,浙江高考作文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上海高考作文以“他们”为题等。高考作文的命题也不断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促进人的全面进展。 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已经不再是那种言必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