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知识归纳 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 、农业 ①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②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区位因素 农业发展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于 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 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土壤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市场需求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国家政策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科学技术 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它是通过影响其它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工业、城市的发展 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 ③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分布 生产特点 水稻种植业 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地具有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距海港近的优势 采取的措施(以阿根廷为例):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研究;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等优势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混合农业的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有机起来 ④粮食问题:亚非拉地区粮食匮乏,尤其是中非、西非、东非地区,人民营养不足;少数发达国家的商品粮积压越来越多,极力争夺国外粮食市场。 ⑤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一是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增产粮食;二是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增长,这是人类应该长期注意的问题;三是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⑥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农作物 生长的条件 主要分布地区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