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年龄划分和别称 中国古代(旧社会)年岁的别称(划分时间),过去中国民间认为: 1岁以内(初生至1岁、不满周岁)----乳儿期、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1至3岁----婴儿期; 2~3岁的儿童----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3 --6 岁-----学前期或幼儿期(1—7岁为幼儿)、孩提; 6 --1 2 岁-----学龄初期、童年期; 7--8----(换牙时期)童龄; 7 岁(女)--髫年; 8 岁(男)--龆年;龆[tiao]:儿童换牙。髫[tiáo]年,髫[tiáo]龄,童年,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 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 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 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 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8 ---1 4 岁为少年; 9 岁 九龄 10 岁以下--黄口; 12 岁(女)--金钗之年; 1 2 岁以下是童年,1 2 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 另外称儿童的有: 童孺:儿童。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1 2 ---1 5 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 13 岁(女)--豆蔻年华,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13---15 岁--舞勺之年; 15 岁(女)--及笄之年;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 15 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 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 20 岁束发而冠,女子15 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 、“加笄” 。 志学:为15 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