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人类学者的形象,往往是背着行装,远离故土与亲人,不惮风雨,不避艰险,以孤往之大勇,只身一人到异民族去,做长期的田野工作,对人类终极前途进行关怀与思考。因此,人类学者要有好的身体,能够背起行囊走南闯北;还要能够理解自身的世界,同时欣赏他人的生活。 P3~P14 历史建构理论:古典进化论、新进化论、传播学派、历史特殊论、文化相对论、心理人类学、新心理人类学 P14~P18 整体分析理论:法国社会学派、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人类学 P18~P20 意义探求理论:象征人类学、解释人类学 P20~P27 后现代人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中国民族学 P27~P32 研究方法:田野工作、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综合研究法 P32~P41 人类学分支学科:体质人类学、语言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 P41~P59 四个基本研究领域与文化变迁:亲属制度、经济制度、政治组织与社会控制、宗教与仪式、文化变迁 参考书目 《人类学通论》庄孔韶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年 《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黄淑娉、龚佩华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 《民族学通论(修订本)》林耀华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年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白振声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年 《社会人类学》朱炳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年 《人类学基础》朱炳祥、崔应令,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年 民族学(ethnology ) 民族学是以民族和其文化以及文化形成的原因为研究和解释对象的一门学科。 (民族包括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氏族、部落、部族、民族) (文化包括历史发展规律、经济结构、社会组织、习俗信仰,又可分为物质文化、社群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其他定义:民族学是以民族共同体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产生、发展、变化与消亡规律的学科。 民族 斯大林经典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现代民族) 民族特征构成:一是共同语言;二是共同文化特点,构成民族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文化;三是民族自我意识,而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有赖于共同文化。 共同文化是产生共同心理素质的基础。 文化特点最能够表现民族的特色,体现族体间的差异的主要是文化特点的不同。 一个民族共同体在共同地域形成以后,其民族特征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此后的民族过程中,即使一部分人脱离整体分散出去,失去了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