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当代儿童叙事小说中的怀旧主题论当代儿童叙事小说中的怀旧主题 摘要:怀旧往往是不带有功利性的,而是审美性的,对过去进行去芜存菁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当代儿童叙事中的怀旧作品,有单纯的记录往昔、沉醉于过去生活的,有的作品则仍带着现实的感叹,都体现了对过去的美好化认定。 关键词:儿童叙事;怀旧;精神探究 当代儿童叙事小说多进行的是理性化的叙述,反思与批判的意味浓重,然而怀旧主题描写则是感觉化的书写,显得个性突出。王安忆、余华、苏童、残雪等作家的童年书写多倾向于理性的批判与反思,而怀旧主题则认定童年的美好,这改变了众多童年书写中苦难化的色彩,而展现了亮色。代表性作品有: 第一,表现世俗力量与纯美梦想的对立。荆歌的《流光塔》(《人民文学》1999 年第 3 期)整体性地概括了这种对立感觉。作品感叹在城市的快速流转下人们对历史的遗忘与毁坏。幼年时“我”和伙伴们每天在流光塔中玩耍,爬塔,一层层,“我们”在塔顶找自己的家,梦想绕着塔飞行。长大了,大厦挡住了家的住房,“我”和妻子幸福地生活在“水泥高楼的阴影里,高楼让我们看不到流光塔”。作家担忧的是到了儿子一代人对流光塔的历史又能记住多少呢?丁天的《流》(《收获》1995 年第 4 期)感叹于世俗力量对纯美梦想强大的摧毁力。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刘军的生活流程:出生、青春期、高中毕业、待业当兵,最后在铁路摇小旗,交了女友却比自己强……这一流程使刘军认识到自己从年少时的美好梦想已经走到了现实的人生中,20 几岁就觉生活无味了,看到了自己的无能。童年简单的愿望、美好的梦想在成年都丧失了。 有的作品描写了爱情与世俗的对立。童年纯美的爱情流失了,王小波的《绿毛水怪》(《花城》1998 年第 l 期)、王璞的《涨水那一天》(《收获》1989 年第 3 期)、郭平的《西普里安·波隆贝斯库》(《钟山》1996 年第3 期)都描写了年幼时真诚而单纯的恋情,在长大后由于各种原因都不可获得了,表现出对纯情的向往。这些作品都传达了对现实的无奈感,其功能一方面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起到了批判现实的作用。另一方面,作品中提出的问题往往也是人类永恒性的困惑。这些作品不是纯粹的怀旧,而带着现实反思精神,人们对于已经流逝的美好无法挽留,对于已经流逝的过去,己成为现实的现在,或许只能以感叹的方式来表达,在既成的现实面前,原因已经无用探寻。“怀旧”意味着怀念己经逝去的事物,希望历史的车轮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