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的调研报告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空巢”家庭已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崇安**社区作为城中一个老小区,人口老龄问题不容忽视。与此同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社区内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倾听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街道**社区妇联于20XX年1月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我们在行动”暨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调研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50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一个较为真实客观的呈现,并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一、我市“空巢老人”基本情况(一)“空巢老人”概况截止20XX年1月,**社区有总户数1475户,户籍总人数为4530人,有老年人的家庭是530户,占社区总户数的%。纯老年人家庭130户,占社区总户数的%,合计204人,占社区总人数的%,其中空巢老人56户,只与配偶居住的老人70户,其他纯老年人家庭4户。独居老人中,60-69岁的9人,70-79岁的18人,80周岁以上的29人,其中有重点帮扶老人7人。只与配偶居住的老人中,60-69岁的有36人,70-79岁的53人,80周岁以上的51人。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不识字或识字少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分别占%、%、%,三者合计占%。超过五分之三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其次为丧偶、未婚、离婚,分别占总数的%、%、%。空巢老人职业构成分布,两成(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有稳定工作的老人主要以中省直大职工(19%)、行政事业公职人员(%)为主,文教卫生行业人员、其他、个体工商业主比例较小。(二)“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1、“空巢老人”的家庭状况根据本次调查显示,%的空巢老人有子女,%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是因为生活习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另分别有%、%%是因为家庭成员关系处理不好、子女不在本地和子女不愿意。虽然不与子女一起生活,但%的空巢老人都为子女照顾孩子,只有%和%的空巢老人不愿意帮子女照顾孩子或身体不好力不从心。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未与子女一起生活的空巢老人就子女探望频率和电话联系情况进行了统计,54%的子女半个月、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才探望父母一次;62%的子女电话联系父母并不频繁。2、“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空巢老人主要生活%依靠退休金或养老金,其他生活依次为儿女供养19%、务农%、其他%、社会救助%和打零工%。其他经济包括:亲友资助、出租房屋租金收入、配偶退休金或抚恤金、土地转包或出让。有%的空巢老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生活窘迫,%的空巢老人认为收入刚好满足日常支出,但前提是不能患病、不能投入其他娱乐休闲消费。%的空巢老人拥有自有住房,生活范围固定,基本生活设施及家用电器能够满足日常生活,但有%的空巢老人对现有生活不满意或认为凑合过。3、“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身体保健状况和精神生活状况)(1)身体保健状况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据调查结果显示,%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在就医方面,%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很方便或比较方便,另有%的空巢老人认为看病不太方便或一般,感到不便的原因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