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英语到初中英语的过渡 小学生升入初中一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如果中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长期以来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发 展,如何解决好中小学外语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 一.衔接问题的分析 1 .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吻合,学生就适应不了理性思维的学习方法。英语的教与英语的学就会相脱离。 2 .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和生生环境都感到陌生。例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趣味性、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又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3 .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重要原因。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没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是“好玩的了。而是作为一种“学习负担”。一旦英语教师没有注意这种变化,学生就会适应不了初中一年级的英语学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