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1/3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2/3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_第3页
3/3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及背景。(知识与能力)2.反复诵读、疏通诗意。 (知识与能力)3.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塑造的形象。(过程与方法)4.反复吟咏,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重难点】1. 通过赏析诗歌中的意象, 揣摩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塑造的形象。2. 反复吟咏,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学习方法】诵读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案导学法【教学课时】1 课时【学习过程】第一段: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学习诗歌要知诗人——诵诗文 -----明诗意——品诗句——析手法——悟诗情。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折柳赠人示送别之厚意,赠人红豆以表相思之情,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那么采莲相送,又包含了怎样的情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涉江采芙蓉》。二、文学常识介绍(学生自读,圈点勾画,提出疑问,知人论世。)诗歌的知识:诗歌以1919 年五四运动为分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就古典诗歌分为诗、词、曲。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 首五言诗。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做。时代:载于《文选》 ,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的编者题为“古诗”。依后人的研究, 估计《古诗十九首》 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约公元 140 年— 190 年)。内容:大致是闺人怨别、游子怀乡、追求享乐等等,表达浓厚的感伤情绪。艺术特色: 1、长于抒情; 2、抒情中带有叙事,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3、善于运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4、语言浅近自然,又异常精练,耐人寻味。评价:清代沈德潜说: “古诗十九首, 不必一人之辞, 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 朋友阔绝, 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 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 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教师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