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请深化理解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1.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试。 2.该资料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通过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终结性考试系统(xxxx.cn)完成。 试题:请深化理解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答: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是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的。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进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的。 (2)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 1953 年,中国在提出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实际上就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编制进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于 1951 年着手进行。1952 年12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1953 年 4 月,中央批准下达《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历时四年,五易其稿,到 1954 年 9 月形成草案。1955 年 7 月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这个计划。计划规定: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出发,集中主要力量进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进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育建设人才;保证在进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五年内国家用于建设的投资总额为 766.4 亿元,折合黄金 7 亿两。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没有全国财政经济的统一,不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中国在当时进行这样巨额的投资是不可想象的。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着重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 1956 年,中国在工业化建设上接连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许多项零的突破。例如,长春第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飞机制造厂成功试制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 。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青藏公路、康藏公路、新藏公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