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走近鲁迅:从何处出发走近鲁迅:从何处出发 怎么走近鲁迅?鲁迅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高峰,是旗帜。于是,不管是教鲁迅写的文章,还是教他人写鲁迅的文章,许多老师总是努力往思想性、革命性等异于常人的崇高上靠,仿佛不这样做,就会矮化巨人,弱化伟人的影响力,不足以使学生“认识、了解鲁迅”。但是,这样做后,孩子们心里真的矗立起了一个真实可感的引人追随的文化巨人吗? 我以为,走近鲁迅,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需从文本、人性以及生活的角度出发,从具体的字里行间去触摸去亲近人物。 一、基于当下的文本读鲁迅,勿异化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多个版本的小学教材均选择的“认识鲁迅”的经典文章之一。文章通过周晔回忆伯父鲁迅生前“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怀女佣”这几件小事,让学生初识鲁迅。因为鲁迅的不同寻常,老师在解读文本时也是费尽心思,生怕遗漏重要细节,影响学生对鲁迅形象的感悟。如教学“谈《水浒传》”环节时,许多老师总喜爱抓住该部分最后一句“那天 l 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并借助资料拓展:《表》是苏联作家写的儿童小说,《小约翰》是荷兰作家写的童话,这两本书以及其他一些儿童读物,都是鲁迅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的,他时刻想着“帮帮孩子”“救救孩子”“能为孩子做点什么”。他把爱给予了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这种做法是否合适?从了解鲁迅的伟大形象的角度讲,是有好处的。但是,从文章学的角度看,周晔写这个内容主要就是怀念一个亲切的善于教育的伯父,让我“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至于送的书,可以是《小约翰》和《表》,也可以是《鲁宾逊漂流记》和《汤姆叔叔的小屋》,从文章学的角度看,这里是不需要挖掘的。毕竟,我们是通过语文的角度了解鲁迅,就应该从语文的内涵文字学、文章学、文学学等角度去审视。 小学生通过课文识鲁迅,首先是语文目标的达成,即“仔细阅读课文,理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清课文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学生需要习得文本文章学意义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咀嚼课文思路下的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领悟崇高精神,而不是为领悟崇高精神而不管整体随意开掘细节拔高精神。否则,语文课堂里学生心灵上建构的只是考据学或者其他什么学问意义上的鲁迅,而非语文意义的鲁迅,这对学生依据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