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过气了的马云们过气了的马云们 董可馨 某种变化正在发生,在 B 站呈现出端倪。 “后浪”效应是信号之一。原来,它是一次计划之中的商业行为,但从其后的反响与效果来看,B 站的这波操作比它的操盘手所预料的更成功,也比它预料的招来了更多反对和批判。 “韭浪”呼之而起:“我们只有选择被哪个资本家剥削的权利,没有选择不被剥削的权利”,嘲讽、解构、反对,一浪接着一浪。但若是放在十年前,不会如此。 另一个信号也在 B 站释放,动静要小得多,并不为很多人注意。 4 月 27 日,马云对阿里橙点公益奖做的寄语演讲《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在 B 站上线,本是善意,没想弹幕和评论区集体翻车。 反对的声浪不只是冲着观点去辩驳的,更是升华为一场对资本的一边倒批判: “没有劳动哪来的商业”“是人民养活了阿里巴巴,不是阿里巴巴养活了人民”。 其中有一条评论得到了集体致敬:“我们假如要批判马云的话,不能只批判这件事情,要批判这件事情背后的本质:就是资本对工人的剥削。” 这很不寻常。 年轻人在生气什么 无论是《后浪》还是《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单拎出演讲内容,本不该激起这么强烈的反应—假如放在几年前。“我们假如要批判马云的话,不能只批判这件事情,要批判这件事情背后的本质:就是资本对工人的剥削。”这很不寻常。 何冰的演讲想必已熟悉,马云讲了什么呢:“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它制造价值,制造可持续进展的经济模式,让无数人就业,让无数人看到希望。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无论是商业还是公益,我们今日所有的一切,所做的一切,就是要让无数人对工作和生活充满希望。” 商业与公益、制造价值、就业与希望—在改开所开辟的市场环境下不难接受。 但如今,无论是《后浪》还是“马云”,都在一些年轻人中激起一股共同的情绪:生气。 这种情绪也非现在才出现,在过去几年,对资本的质疑与声讨开始频繁出现于辩论台上,出现于“过劳死”“高以翔猝死”“消费主义陷阱”等各种社会事件和话题之中。 但 B 站视频招来的反对有点令人意外,因为它的用户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社畜”。 B 站曾在 20XX 年公开过自己的用户画像。这个国内最大的二次元社区,用户平均年龄或许是各互联网平台中最年轻的之一。它的用户的绝对主流在 17 岁以下,占到 37.55%,其次是 18~24 岁,25 岁以上的用户加起来不到 10%。20XX年一季度,B 站的新增用户的平均年龄是 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