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近年中国比较文学讨论概述近年中国比较文学讨论概述 摘要: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讨论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的进展模式。学者们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探究集中于梳理比较文学学科史、开创比较文学理论范式。以跨文明和变异学为核心的比较文学新理论,直接推动比较文学科学理论建设。中西比较诗学作为中国比较文学讨论的重要领域,独树一帜。面对中国文论“失语”困境,学者们提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西文论平等对话、跨文明讨论等出路。比较文学实践讨论渐渐摆脱传统“X+Y”式的肤浅比较,走上跨学科、跨文明、变异学讨论。对前人学术的传承与进展,对于比较文学学科史和比较文学学术史意义重大。 关键词:比较文学学科史;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西比较诗学;跨文明讨论;变异学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XX)08—0166—06 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进展迅猛,已经渐渐成为人文和社会科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学科之一。一大批杰出学者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探究和实践讨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卓有成绩的比较文学讨论者前赴后继,优秀教材、理论著作、讨论成果层出不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面对如此红火的讨论现状,及时有效的阶段性总结意义重大。本文根据近年出版的中国比较文学讨论著作,从理论讨论和实践探究两方面,概述近年中国比较文学的讨论状况。 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探究 中国比较文学讨论离不开理论探究。理论讨论作为风向标,决定中国比较文学的讨论走向和历史进程。 1.对比较文学学科史的梳理 中国比较文学理论讨论的重点首先体现在对“中国比较文学史”及“比较文学学科史”的梳理。 1996 年,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徐志啸的专著《中国比较文学简史》。贾植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芳先生在序言中说道:“他对比较文学在我国的历史渊源、进展流变以致蔚然成为我国一门有独立的学术地位与价值的学科,做了一个全景式的叙述和描绘。……为我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建设,增加了新的学术积累。”①全书将中国比较文学的进展分为史前期、发轫期、初兴期、进展期、滞缓期、复兴期等,各时期内以富有代表性的个人学术活动和讨论成果为论述对象。 乐黛云、王向远所著的《比较文学讨论》虽然没有以“史”命名,但对“比较文学”在中国的产生和进展过程有详细论述。“中国的比较文学并非欧美比较文学的分支,也不像欧美比较文学发端于大学讲坛。它是中国文学进展本身的要求,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