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邱华栋:没有精神深度的文学没有价值邱华栋:没有精神深度的文学没有价值 邱华栋,当代实力派作家。1969 年生于新疆昌吉市,祖籍河南西峡县。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 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1988 年被破格录用到武汉大学中文系。在《中华工商时报》工作多年,曾为《青年文学》杂志执行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青联委员。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诗集、随笔集等数十部。 写作不要老重复自己 王 琪:华栋兄你好!我手里有你两本著作,一本是你的诗集《从火到水》,另一本是你的小说集《不要惊醒死者》。你可能不记得了,这两本书都是你当时在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时送我的,所以我们的缘分粗略一算,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你当时就是小有名气的校园作家,而今一直活跃在文坛一线,可以说,你以作品成为文学的中坚力量。假如没有说错,我以为这是你“文学兴趣”乃至“文学自信”的一种体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进展,社会经济体对这个时代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以你个人成长经历和创作经验来看,作家的“文学自信”主要来自于哪里? 邱华栋:呵呵,那是,我们是老朋友了。我的文学生涯开始于少年时期 。1984 年春,我买了一些文学杂志,有新疆昌吉州文联办的《博格达》,还有《人民文学》《青年文学》《文学青年》《青春》等,当时,我贪欲地闻着杂志的那种油墨的香气,感觉到那年的春天正在迅速地到来。而杂志上油墨的味道是那样好闻,那可是文学的味道啊,使我的内心激动无比。从此我就开始学习写小说了。对于新疆昌吉市,我有很多回忆,后来写了系列短篇小说《街上的血》。那是一本有 18 个青春蛮荒和死亡故事的短篇小说。小说的题记是:“在一个天山脚下的小城市里,一些人生活着。少年的他们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如同野草,就像是没有人看见草的生长,命运的苍茫和青春的荒芜,使意义匮乏和消逝。惟有记忆使生命进入永恒。” 我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十年间,中国诗坛的前沿阵地上涌现了一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支浩浩荡荡、数量达上千万的中国诗歌少年先锋队。这些诗歌少先队员,凭借着对诗歌无比虔诚的热爱,以中学校园为展示才华的平台,写作诗歌、发表作品、创办报刊、组织诗会、自印诗集、组办社团,在校园内外掀起了一场中国自有新诗以来最辉煌、最壮观、最精彩、最隆重、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这场罕见的 1980 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既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