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部编版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家国情怀 ,是古代文人士子最浓烈的精神底色。《新课标》指出,语文应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制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作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九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 24 课诗词曲五首中的一首,是辛弃疾眺望破裂山河时,写的一篇经典的爱国作品; 《沁园春·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是革命领袖毛泽东,眺望北国风光时,写的一部赞美祖国山河的作品。从古至今,在历史的画卷里,一个个仁人志士仿佛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他们正在深情的凝“望”着祖国的寸寸山河,支撑起华夏儿女不屈的脊梁。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以读促思,理解词的内涵。 2.体会词熔经铸史、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品味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以及历代词人“望”中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以读促思,理解词的内涵,体会三问三答、熔经铸史、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古代文人深刻的情感意蕴,感悟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品析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凭栏远望,目之所及,悠悠深情,油然而生。辛弃疾 ,从风雨飘摇的南宋走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是他对破裂山河深情的一望,今日,我们一起走进《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来品一品诗词中“望”中的深情。 二、读“望”1.释题。 2.读“望”中深情(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意、读出情味,注意节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奏、轻重、抑扬),读后点评。 3.出示背景:这首词作于嘉泰四年,辛弃疾时年 65 岁,几经浮沉后,出任镇江知府。此时,已经南归四十四年,然而南宋朝廷却仍然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杨希闵评价:“此有慨于南渡之不振也。”所以才有了这首词深沉苍凉的感情基调。 三、品“望”1.在初步了解本词感情的基础上,深化到字里行间,领悟辛弃疾望中的深情。在高高的北固亭上,辛弃疾在望什么呢?(辛弃疾在望神州、望兴亡、望长江、望英雄。)2.出示文中的三问三答,品析问答之中的深情。 ①“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无疑而问。有一种江山改易的悲叹你看,我们把语序调整一下,满眼风光北固楼,但是,何处望神州啊!还有一种怎样的情?是的,是一种无奈。 在山河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