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借鉴和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借鉴和运用 美术活动是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究世界的重要手段。陶行知先生也指出小孩子只有在动手操作中才能获得成功,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小孩的好奇心才能得到满足。我们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中,吸取营养,把他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幼儿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各种能力。 一、“生活教育”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便是其中有机的结合点。我们应让幼儿走出园门,走向生活,带领孩子寻找、发现,开启孩子创作的火花,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都是各异的;天上的云朵一会儿聚拢、一会儿分开,会不断地变换……所有这些不经过生活观察是发现不了的,不经过观察是创作不出来的,孩子们只有在生活中有所体验了,他们在创作时才能思维活跃,独具个性。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欢乐的学习,社会是课程的资源,美术教育应回归生活。 二、“因材施教”,促进幼儿不同层次的提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育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育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教人与种花是一样的,种花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这就是对树木的“因材施教”,美术活动中,老师既要面对全体,又要因材施教。美术活动组织要多样化,采纳全班指导、小组指导、个别指导和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如在绘画活动《我的朋友》中,我采纳了绘画、粘贴、沙画、描线、撕画分组活动的方法,把全班幼儿分为能力强、能力中等、能力稍差的三组幼儿作画,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提出不同的作画要求,促使他们在不同的能力水平上都有所进展。每位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面对全体、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幼儿的个性进展。 三、“教学合一”,引领幼儿个性化进展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教学做合一”在实践中我们采纳组织以做为中心的美术集体教学活动和区角活动的方式来实现“教学做”合一。如在大班美术活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事先收集了许多京剧脸谱进行欣赏,让他们了解脸谱中各种颜色所代表的含义。接着我示范讲解如何制作面具,以上过程就是在做中教。而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