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的启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的启示 生活教育理论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从 20 世纪 20 年代形成之后,在培育实干型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思想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提倡生活化、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理念是一致的。对于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的问题,当代老师可以借鉴生活教育理论中有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实施范围的阐述,通过教学实践,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生活。 生活教育理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课堂针对中国传统教育“读死书,死读书”的现状,陶行知针砭时弊地提出了中国教育的改造之法——生活教育理论。它强调“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这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进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高中思想政治课推行生活化教学,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定要求,也是顺应时代进展的必定趋势。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如何准确把握“生活”二字,教育者需要全面理解生活教育理论,在借鉴中寻求创新进展。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 所谓“生活教育”,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它具体包括三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它明确了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目的等基本问题。与此相对的是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通过八年的实地考察,认为杜威所说的“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预备”不符合中国教育的现实状况。在他看来,生活起决定作用,“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教育的作用在于改造生活,为生活服务。纵观教育的进展,从最初的口口相传到今日的网络授课;教育内容从古代的辩论、骑马、几何扩展到现代的物理、化学、计算机等领域,无不反映出社会进展对教育起决定作用,教育对人类生活有推动作用的辩证关系。 (二)社会即学校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