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颠覆与重构: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类型化叙事颠覆与重构: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类型化叙事 摘 要:类型化生产是动画电影产业繁荣进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神话题材国产动画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类型化趋势。从对原型主题的颠覆性改编到对叙事模式和人物设置的好莱坞式重构,以及对“中国风”的创新视觉呈现,神话题材动画电影探究出了一条艺术性与商业性并重的类型化创作之路。 关键词:神话;动画;类型化;叙事 “影视剧的‘类型化’生产本质上是一种以观众为中心,以社会心理为中介,并进行惯例化制作和创新性进展,以实现价值共享的艺术生产方式。”[1]类型化是电影生产的有效途径,20XX 年后,《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类型动画应运而生。20XX 年狂揽近 50 亿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对大众文化的全面迎合和对类型片技巧的熟练运用,标志着国漫的真正“归来”。同时,这一批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出现也说明,无论是从生产创作还是从观众的审美惯例出发,神话片已经成长为当下最具代表性的国产动画类型。 1 作为类型动画的神话片 类型片作为民族精神符号和意识形态载体的文化产品,具有明显的本土性和民族性倾向。神话片作为国产动画电影影响最广泛的类型,有其出现并成功的必定性。 首先,有别于电影“物质现实的复原”本质,动画是发生在非现实世界的“可能与不可能”。“在动画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张扬‘生命的力量’释放心理压力,成为需求的全过程。”[2]而“神话的主要功能是使我们与现在身处的时代与环境发生意义……神话是众人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3]大众对动画和神话的审美活动都是基于个体逃脱现实、释放压力和构筑梦境的心理需求,所以从审美心理的角度看,动画和神话故事具有天然的相适性。 其次,中国神话资源是动画工作者灵感创作的源泉,丰富的素材为动画电影施展自身的独特魅力提供了宽阔的空间。动画不必拘泥于生活的真实,不受真人实景的限制。造型运动上的自由随意,适宜采纳夸张、变形、象征等方法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来表现想象世界。哪吒和太乙真人在《江山社稷图》里乘坐一树槎形小舟遨游仙境,动画技术第一次让“仙人乘槎”这种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文化意象成为具象可感的运动画面,让中国传统文化散发出全新的新引力。 2 颠覆——对原型故事主题的现代化、世俗化改编 当下神话题材类型动画的时代性首先表现在对原型故事主题的彻底颠覆。《西游记》不再是惩恶扬善、道德训诫和抵抗权威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