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校老师科研产出性别差异及其原因探析高校老师科研产出性别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基于性别卑视、家庭分工与时间配置、社会角色认同以及学术社会网络理论,以某讨论型大学教育学老师为例,探究高校老师科研产出的性别差异。讨论发现:在该大学教育学老师内部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但在教育学学科内并不存在性别卑视。家庭负担和合作是影响老师科研产出的关键变量。家庭负担对老师科研产出的影响完全是通过工作努力程度的中介效应实现的,和男性老师相比,女性老师为了平衡家庭负担带来的消极影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科研。女性老师参加合作的比例低于男性老师也是导致其产出低于男性老师的一个原因。因此,高校应对女性老师尤其是女性青年老师给予更多的科研支持,并实行一定的激励措施鼓舞女性老师多参加科研合作。 关键词:高校老师;科研产出;性别差异;中介效应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成为了世界各国竞争的核心要素。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基础讨论方面,高校更是主要力量。 中国女性人口总数占全部人口的一半,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文化、历史 、社会、学校和家庭,乃至女性自身的原因,女性在高层次人才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伴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进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传统家庭角色的桎梏,成为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高校老师的数量更是与日俱增。从表 1 可以看出,在 20XX—20XX 年间,高校女性老师所占比例始终处于 46%~48%之间,和男性老师所占比例基本持平,但高职称的女性比例依旧偏低,教授中女性的比例不到 30%,副教授中女性的比例也未达到 45%。老师的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的科研水平,女性老师在教授、副教授中所占比例低于男性老师,意味着杰出的女性老师少于男性老师。是什么制约着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女性老师成为优秀的讨论者呢?是先天生理因素还是后天进展中的其他因素造成了男女老师间的性别差异值得探究。尤其是在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科尔提出“科研产出之谜”后,即讨论发现女科学家出版物的数量仅是同年龄组男科学家的一半到三分之二,高校老师科研生产间的性别差异更是成为了讨论焦点。本文通过梳理已有讨论,结合相关理论,试图探寻造成科研产出性别差异的原因。 二、相关文献回顾及讨论假设 社会学家科尔和扎克曼(Cole and Zucker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