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麻省理工学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麻省理工学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_第1页
1/5
麻省理工学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_第2页
2/5
麻省理工学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麻省理工学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讨论麻省理工学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讨论 摘 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的反思也带来了对通识教育的青睐,人文积淀深厚的综合类大学建构了自身的通识教育体系。而对国内诸多专业类高校来说,MIT 和北航的通识教育模式更具参考意义。通过对 MIT和北航通识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管理机制的分析,看到了二者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成功之处,对专业类院校的通识教育建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学者李曼丽将其定义为:“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育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进展的、完整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20 世纪 90 年代,通识教育的概念引入中国,北京大学依托其良好的人文氛围参照哈佛模式开展通识教育改革,如今通识教育已走进中国各高校,被寄予了解决高等教育“钱学森之问”的厚望。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许多学校的通识教育只是对选修课的调整,盲目学习了通识教育之形而没有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对比国内外大学的通识教育实施现状,能够更好的了解通识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成长与不足,促进通识教育的实施,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选择 MIT 和北航的原因 国内通识教育讨论主要集中于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北京大学等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综合类大学通识教育模式引进和对比讨论。然而,五十年代院系调整之后,国内存在大量的专业类院校。这些专业院校,相对缺乏浓厚的人文氛围和历史积淀,通识教育的实施假如盲目学习哈佛模式、北大模式可能会事针对性。 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的创始人罗杰斯将 MIT 定义为“传授所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为工艺提供基础和解释的科学原理,而非教授能在工场学到的技能的运作和细节。”但 MIT 一直面临着过度专业化的威胁,不断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寻求平衡。1949 年,“刘易斯报告”评估了 MIT 教育进展的状况,提出了加强通识教育的建议,成为 MIT 通识教育进展史上的里程碑。在历届校长的不懈努力之下,MIT 的通识教育形成自己独特而完善的体系,既保证了对专业人才的培育,也实现了培育完整的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麻省理工学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