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PPP 项目操作手册( 完整版, 史上最全) 一、 操作基础 PPP 是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的首字母缩写, 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机制”, 是指为了建设基础设施项目, 或是为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 政府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式, 与私人组织(社会力量)以政府购买服务合同、 特许经营协议为基础,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发挥双方优势, 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并经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 由社会力量向公众提供市政公用产品与服务的方式, 提高质量和供给效率, 最终实现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PPP 模式本质上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 以授予特许经营权等为基础, 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为特征, 经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 发挥双方优势, 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即建立政府与企业”利益分享、 风险共担、 全程合作”的模式, 形成”政府监管、 企业运营、 社会评价”的良性互动格局。PPP模式的核心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 因此, 它不但仅是单纯的融资方式, 也是一种机制和制度设计。推广 PPP 模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 能够将适度的市场竞争引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 在实现社会福利、 提高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合理的投资回报, 同时也能够增强公共基础设施可持续运行的效率和能力。 PPP 模式项目的实施主要包括项目选择、 社会力量合作伙伴确定、 组建项目公司、 融资、 建设、 运行管理等过程。项目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收入来源主要分三类, 一是完全依靠使用者付费, 二是政府支付服务费用, 三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 PPP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 PPP 能够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 包含 BOT、 TOT、 DBO、 BTO、 股权转让、 委托运营等多种模式。狭义的 PPP 与 BOT 原理相似, 都是由”使用者付费”, 但它更强调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全过程合作。 二、 总体要求 1、 打破地域垄断和所有制限制。 政府经过竞争机制择优选择合作伙伴, 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加项目的投融资、 建设和运营等;鼓舞有一定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的专业性企业经过兼并、 收购, 跨地域参加市场竞争, 培育具有开拓国内外市场能力的大型市政公用服务企业, 提高产业集中度。鼓舞以市代县、 城乡一体化中的同类项目进行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