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

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_第1页
1/8
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_第2页
2/8
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_第3页
3/8
: 一、 隐私权概述 (一)隐私权的起源与发展 1890 年,美国的两位法学家布兰蒂斯和沃伦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隐私权》的文章,并在该文中使用了“隐私权”一词,被公认为隐私权概念的首次出现。保护隐私权的法律制度首先是在美国建立起来的。美国先后于 1970 年制定了《公开签账账单法》,1974 年制定了《隐私权法》、《家庭教育及隐私权法》、《财务隐私权法》等。随后,其他国家也开始相继在立法中保护隐私权。在法国,1978 年通过了一项有关资料处理的法律规定:资料的处理不得损害个人身份、私人生活以及个人和公众的自由。在德国,二战以后,因为新宪法确立了一般人格权,从而隐私权也逐渐确立了其地位。隐私权的保护在国际法上也同样受到关注。联合国大会1948 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12 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 以攻 击 。”1966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民 权利 和政 治 权利 国际公约 》第17 条也规定:“刑 事 审 判 应 该公开进 行 ,但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可 以不公开审 判 。”在中国,民 法没 有把 隐私权确立为一项独 立的人格权,只 是借 助 司 法解 释 并通过保护名誉权的方 式 或 以维 护公序 良 俗 含 括 公民 的隐私权,采 取 的是间 接 保护方 法。实 践 证 明 ,这 种 间 接 保护隐私权的方 法,是不完 备 、不周 密 的。因此 ,应 该在宪法和即 将 制定的民 法典 中明 确规定隐私权为公民 的一项独 立的人格权,对 公民 隐私权的保护应 形 成 以 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以刑法、行政法等其它法律法规为辅助的保护体系。 (二)隐私权的概念分析 1 隐私权的概念http://baike.baidu.com/view/49906.htm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226028 次 编辑次数:37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2-04-01 创建者:elehao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 2 隐私权的本质 (1)隐私是个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