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课堂制约因素及达成策略的思考 武书育 建设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一贯追求和不断探索的一项课题。高效课堂的基本含义:有较高的教学效率,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真正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整体成绩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有较好的教学效益,能够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效课堂是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三者的有机整合”。①具体到每一节课的评价标准,总结我校的教改经验,借鉴各方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 一、高效课堂评价的基本标准: (一)教学目标: 1 .多维目标明确,符合新课标、新教材要求,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2 .能够激发学习兴趣,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 (二)教学内容 1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逻辑,重点突出,难易适度 2 .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社会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有效拓展教学资源。 (三)教师行为 1 .教学思路清晰,每个环节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与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 2 .课堂结构合理,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处理得当,符合教材内容要求,重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3 .善于运用启发性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得当,信息传递方式多元化,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 4 .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注重学生有效参与; 5 .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强,对突发情况处理及时、恰当,能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6 .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适宜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指明方向,创设探究情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意识。 (四)学生学法 1 .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学法,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解决难点的方法有效,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实效性; 3 .为学生的学习设计、提供、利用合理的学习资源,并促成新的学习资源的生成; 4 .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绝大多数学生情绪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思维活跃,保持浓厚的学习与探究愿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 5 .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体现经验建构和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