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记录收缩的方法; 2、 观察刺激强度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3、 观察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二、实验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蟾蜍。 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蛙板、培养皿、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 、肌槽。 三、实验步骤 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实验→肌肉神经→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 (2)在零负荷时,调节好张力换能器的零点; (3)将肌肉标本与标本盒连接 (4)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刺激器以强度自动递增方式产生刺激(从零开始,每发一次刺激,强度自动递增)。 (5) 阈强度; 最适刺激强度,肌肉收缩为最大收缩。 (6) 一旦出现最大收缩,停止记录,停止刺激。 2、单收缩分析 (1)调节刺激模式为单刺激 (2)调节刺激参数:扫描速度 (3)以最适刺激强度进行刺激 (4)测量单收缩的各时程 3、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1)实验→肌肉神经→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典型实验; (2)调节好张力换能器的零点,设置最适宜的刺激强度; (3)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系统自动按 1、2、4、8、16、32Hz的频率间歇发送刺激脉冲。 (4) 单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5) 一旦出现完全强直收缩,停止记录, 停止刺激 四、注意事项: 1、悬线松紧应合适; 2、固定标本时勿损伤标本。 五、实验结果 1.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刚开始刺激时,肌肉不发生单收缩,当张力继续增大至0.09时,出现收缩,此即为阈强度。此后,收缩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当增加到0.16时,幅度不再变化,此即为最适刺激强度。 结论: 1、随刺激频率的增大,骨骼肌分别进行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后二者是新的收缩过程与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过程发生综合的结果。 2、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三者中强直收缩的收缩幅度最大,不完全强直收缩其次,单收缩再次,可以表明三种收缩所能发出的力量为强直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单收缩。 2.单刺激的各时程 由图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单收缩的潜伏期为 15.00ms. 单收缩的收缩期为 97.50ms. 单收缩的舒张期为 152.50ms. 3.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中,我们可以观测到,当刺激频率很小的时候,肌肉发生一连串互不相连的收缩;当刺激频率在7.0HZ到16.0 HZ 之间时,所描记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