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智慧畜牧平台让传统畜牧业更具“智慧”在市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只要轻轻点击一下电脑上的养殖生产信息管理平台,屏幕上立马出现了全市存栏 205 万余头(只)生猪、家禽、牛羊,共计出栏120 万余头(只)生猪、牛羊耳标 20 万余只的信息。管理者不用出门,就能实现动态监管。随着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畜牧业紧密联结、加快融合。智慧畜牧,就是我市在省内率先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畜牧业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领域的一项创新。从 2010 年开始,我市智慧畜牧业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全市 21 个乡镇(街道)全面推行智慧畜牧业系统,各属地畜禽养殖户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电子档案,实现了养殖全面信息化。同时,积极推进生猪产地检疫 AB 证和屠宰检疫 AB 证电子出证系统,实现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全市 24 个动物检疫申报点全覆盖。我市“智慧畜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打造智慧畜牧业信息化网络“智慧畜牧”是一项“智在技术,惠及多方”的政府实事工程。按照宁波市智慧畜牧业建设的总体部署,我市农林部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联动”的方针,根据智慧系统“养殖—屠宰”和“养殖—无害化处理”两条逻辑主线,以点促面,层层推进,已推广应用畜禽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动物检疫、无害化处理、规模牧场生产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多个子系统,取得突破性成效。据市畜牧兽医局介绍,目前,我市畜禽存出栏、强制免疫、耳标佩戴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信息基本能在一周内采集上传至智慧畜牧业系统,该局也能采取各项考核指标进度一月一通报的方式,督促系统数据及时更新。这是我市全面推进智慧畜牧业建设的成效之一。在打造智慧畜牧业信息化网络工作中,我市一方面推进畜禽养殖生产信息化,实现畜禽养殖生产信息化在猪、家禽、牛羊、兔等主要畜种上和养殖场点应用上实现全覆盖。在本市 5 个检测点应用好畜禽生产价格信息监测系统,为养殖场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提供服务。另一方面推进行政监管工作信息化。结合政策性生猪保险与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理联动,在 1 个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和 30 个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点推广应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系统。进一步优化屠宰行业管理在3 个生猪屠宰场强化应用,努力将畜禽屠宰环节“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残留检测及购销价格监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信息纳入系统管理。在年出栏 3000 头以上规模猪场开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