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4.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教学重点1. 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2. 描写手法——白描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一、预习导航:本文选自《》,作者(),字宗子,又字石公,号(),是明末清初人,少为富贵子弟,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明亡后不仕,人山荐书以终。其作品主要有《》《》(了解即可)等。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一芥()铺毡()强饮()余拏一小船()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二、课内探究(一)读 / 背第 1 段。然后做下列练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这)日更定() ,余拏()一小船,拥(穿着,带着)毳衣()炉火,独(独自 )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全,都)白(白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数词)痕 , 湖心亭一点 , 与余舟一芥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哪里,怎么)得更(还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表判断,是)金陵人,客(名词作动词,客居)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更加)有痴似相公者!”1. 用文中词语填空。(1) 看雪的时间:凌晨(2) 看雪的地点:湖心亭(3) 看雪的人物:我及在湖心亭上碰到的两人(4) 看雪的氛围:寂静、空旷、混沌、孤独的氛围(5) 看雪的方式:划一小船独往(6) 看到的雪景:白茫茫一片2. 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 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3.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画面)?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4“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 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 (不同凡响) ,为下文作伏笔。5“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