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医外科学执业医师考试重难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学进展概况【考试重点】 外科著作及学术流派 1.外科进展简史 (1)《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膏梁之变,足生大丁(丁与疔同)”等,并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2)两晋、南北朝时期,由龚庆宣所撰的中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问世。 (3)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许多简易有效的医方与外治方法。她提出用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提出用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4)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了用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和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 (5)陈司成的《霉疮秘录》是中国第一部梅毒病专著。 (6)吴师机的《理瀹骈文》,载方 1500 余首,以膏药疗法为主,治病范围遍及内、外、妇、儿、伤、五官等科。 2.明清时期外科学术流派 中医外科学历史上最具影响的学术流派是明清时期的正宗派和全生派、心得派。 (1)“正宗派”以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为代表。其重视脾胃,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 (2)“全生派”以清·王维德的《外科全生集》为代表。其主要学术思想为“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 (3)“心得派”以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为代表。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病证治,用三焦辨证揭示了外科病因与发病部位的规律,指出:“疡科之症,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湿火湿热,湿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俱发于中也。”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学命名、基本术语及病因病理 【考试重点】 疾病命名原则 1.疾病命名原则 外科疾病的命名虽然繁多,但从其命名方法来看,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一般是依据其发病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特征、范围、病程、传染性等分别加以命名的。 以部位命名者,如乳痈、子痈、对口疽等。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肝痈、肺痈等。 以病因命名者,如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以形态命名者,如蛇头疔、鹅掌风等。 以颜色命名者,如白驳风、丹毒等。 以疾病特征命名者,如烂疔、流注、湿疮等。 以范围大小命名者,如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 以病程长短命名者,如千日疮等。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以传染性命名者,如疫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