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亚洲山脉和构造体系( 世界自然地理补充材料) 一、 地形结构中南部高, 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亚洲地形结构, 中南部高耸, 多崇山峻岭和高原; 四周低下, 多中、 低山地, 丘陵和平原; 山脉结构多成群成带, 且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亚洲山脉结构, 可分三条山带( 图 1) 。图 1 亚洲主要山脉分布第一条山带位于连接青藏高原、 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东西隆起带, 大致以帕米尔山结和亚美尼亚山结为枢纽, 向东西两侧伸延出一系列高大山脉。在隆起带北侧主要有高加索山脉、 厄尔布尔士山脉、 兴都库什山脉、 昆仑山脉、 阿尔金山脉与祁连山脉等; 在隆起带南侧主要有托罗斯山脉、 扎格罗斯山脉、 苏来曼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第二条山带位于亚洲中东部, 夹持于蒙古高原、 塔里木盆地与中西伯利亚高原之间, 由一系列走向北西和北东的山脉组成向南凸出的弧形山群, 也有呈近东西向展布的。主要山脉在西部有萨彦岭、 杭爱山、 阿尔泰山、 天山等; 在东部有雅布洛诺夫山、 外兴安岭和阴山等。第三条山带呈东北-西南向分布于亚洲大陆的东部边缘, 构造上属于新华夏系隆起带, 最东的一列包括西太平洋岛弧上的若干山脉; 第二列为锡霍特山脉及辽东半岛、 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南沿海诸山脉; 第三列包括朱格朱尔山脉、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和雪峰山等。二、 地形的地质构造基础亚洲大陆成为今日的一块整体, 经历着从小到大、 从分散到聚合的形成与进展过程。组成现代亚洲大陆的几个古老陆块, 在晚古生代以前不但不相连接, 而且为大洋盆地所分隔, 彼此相距甚远。亚洲大地构造格局的形成是经过各期地壳变动阶段, 大洋盆地不断迁徙和封闭、 古老陆块不断碰撞聚合、 使地槽带不断变形、 陆台区日益扩大的结果。也能够说今日的亚洲大陆是由几个作为成陆核心的古老陆块、 几条联接这些古老核心的各构造期形成的新、 旧褶皱带和若干露出海面的岛弧所组成的。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 大地构造单元亚洲大陆按沉积进展的特别性和各区之间地质进展史的相互差别, 可划分为六大构造单元( 图2) 。1.南亚大陆区它主要包括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前者为阿拉伯板块, 原系冈瓦纳古陆一部分, 自中生代中期才分裂成独立的板块, 西南以红海的扩张脊与非洲板块分界, 东北以托罗斯及扎格罗斯大断裂带为界, 它是阿拉伯板块与土耳其-中伊朗中间板块之间的缝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