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课程实施考试改革的具体方案数据库原理(16209130)这门课程是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实施的教考分离中的一门课程。授课对象是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信息化技术方向的学生,人数是92人。该门课程在校级第6批教学改革项目--“大类招生背景下以学生为本多样化教学模式探究”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该教改项目已经申请结题。在该项目中详细分析了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各种教学及考试模式的特点,找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及考试模式间的切入点,为教考分离模式奠定了基础。具体方案如下:授课教师张晓芬组织方式全班同学分成20个小组,每组4-6名同学。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操作合作类能力测试、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和小组作业或项目制相结合。具体如下: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4-6人为一组),每组合作完成一个共同的项目。一个组中需要根据项目不同的角色进行分工,角色之间需要沟通、合作,以进行任务的承接。最终每个组按照优、良、中、及、不及,给出一个总成绩,各个组中的角色也要根据角色完成情况和具体操作情况给出具体的成绩,组中成员的成绩不能超过所在组的成绩。如:甲同学所在的组的总成绩为良,则甲同学的成绩只能在80-89之间。考核时间设计时间为2周考核目的1、通过情景模拟或者角色扮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课程《数据库原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计算机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际的数据库系统应用课题,进一步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3、加深对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实施策略一、基本要求:(1)必须提交系统分析报告,包括系统的功能分析、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的数据字典,数据库的概念结构(E-R图),数据库中的表、视图(如果使用)、存储过程(如果使用)的结构和定义(可以用SQL脚本提供);(2)程序设计的报告:包括程序的运行环境、开发环境、程序的详细设计(包括模块之间的关系,模块的功能、主要功能实现的程序段)(3)系统的源程序,包括数据库脚本程序。(4)开发工具不限,可自己选择VB、PB、Delphi、VC、ASP都可以。二、设计内容可自选题目,但须经过指导教师审查。参考题目见附录。三、文档格式1、概述包括项目背景、编写目的、软件定义、开发环境等内容。2、需求分析问题陈述、需完成的功能。画出ER模型图3、数据库逻辑设计把ER模型图转换为关系表。描述每一个基本表关系。要求所有关系达到BCNF范式。定义视图、定义索引、主关键字、定义权限。4、软件功能设计画出软件功能图。描述每一个功能所完成的任务情况。5、界面设计界面设计要合理。6、数据库的实现7、结束语写出完成本课程设计的心得,领会数据库理论与软件开发实践的关系。有哪些收获。软件还需要哪些改进。8、参考文献。评分标准:1.优――完成上述题目的所有内容,功能完善,文档详细,数据库设计合理,人机接口界面好。2.良――完成上述题目的大部分内容,功能较为完善,文档详细,数据库设计合较理,人机接口界面较好。3.中――完成上述题目的大部分内容,功能基本完善,文档较详细,数据库设计基本合理,有基本的人机接口界面。4.及格――基本完成上述内容,只有基本功能文档。5.不及格――未按时完成上述内容,或者抄袭(雷同者全部为不及格)。考核成果设计报告,源程序代码。附录:题目一:人事管理系统1、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1)员工各种信息的输入,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婚姻状况信息、职称等。(2)员工各种信息的修改;(3)对于转出、辞职、辞退、退休员工信息的删除;(4)按照一定的条件,查询、统计符合条件的员工信息;至少应该包括每个员工详细信息的查询、按婚姻状况查询、按学历查询、按工作岗位查询等,至少应该包括按学历、婚姻状况、岗位、参加工作时间等统计各自的员工信息;(5)对查询、统计的结果打印输出。2、数据库要求:在数据库中至少应该包含下列数据表:(1)员工基本信息表;(2)员工婚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