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草案) 编制说明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文件《关于下达 2009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色协综字[2009]165号)的要求,我公司承担了 GB/T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的修订工作。该标准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计划要求 2011 年完成修订任务,标准计划编号 20091080-T-610。 为保证标准的编制水平,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并以函件的形式向同行业广泛征询修订意见及相关技术数据,全面准确地了解铜加工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动态。标准修订过程中经过多次征询意见, 2010 年 2 月形成了该标准讨论稿,四月武夷山会议讨论后,标准稿经过较大调整,于 2010 年 8 月形成标准预审稿。 1. 我国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标准修订历程及牌号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标准最早是仿效前苏联“Γ Ο CΤ ”标准形式,制订了 YB145~148—65,1971 年进行第一次修订为 YB145~148-71、1985 年第二次修订为GB5231~5235—85,2001 年修订为 GB/T5231-2001。几次修订后其中元素控制范围水平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其模式和系列化程度都没有突破性提高。 纳入原国家标准 GB/T 5231-2001的变形铜及铜合金牌号一共有 111 个,其中紫铜 9 个,黄铜 43 个,青铜 41 个,白铜 18 个。但是各加工企业实际生产的牌号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近 10 年来申请专利的新型合金就达 70 余个,而各个公司、院所研究开发的新型铜合金更数倍于此,达 1000 个以上。随着专业化生产趋势的不断发展,合金系列化程度在迅速提高,铜合金材料的成份细化分类已成必然趋势,为适应下游用户不同生产线工艺条件的要求,个性化,精密化产品越来越多,相比 10 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本标准草案合金牌号达到 200 个(美国 2009 年 11 月18 日最新公布合金牌号为 397 个),基本上纳入了近 10 年来新开发研制的热点新合金牌号,新增电子铜银合金、引线框架材料、弥散强化铜合金、高强高导铜铬、铜铬锆合金、高速轨道交通接触线及受电弓用铜合金、无铅易切削铜合金系列、海水淡化用铜合金、高耐磨铜合金等。 而且合金系列化程度显著提高,尤其是铜银系合金,铜铬系合金,铜锡系合金、铅黄铜,锌白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