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研究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孔玉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技能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尤其是有责任心、能吃苦、品学兼优的职校毕业生更是受到企业的欢迎。可以说,中等职业教育的好坏,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臵。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其中不仅有社会和家庭的因素,更主要的是中等职业教育本身存在着一些误区。笔者结合从事中等职业教育 20多年的工作实践,粗浅地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一、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 1.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存在“重技轻德”的现象。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其学历层次并不算高,他们如何在 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用什么去和那些专科生、本科生一比高低?那就是技能。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十分看重学生技能的高低。如果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技能娴熟,那么,他们一到用人单位就能马上上岗,并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因此,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和在这种重技能的招聘标准影响下,中职学校为了使学生在竞争中取胜,将技能的高低放在重要位臵也就显得十分自然。于是,一些中职学校把开展技能大比武活动作为学校最更要的教学实践活动,而德育工作还停留在原来简单的层面上,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技轻德”的弊端。即使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不受学生的重视,因为学生关注更多的是个人的前途和利益。 2.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脱离实际,德育缺乏可 信性和实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的德育主要考虑社会价值和社会需求, 目标过于政治化、工具化,内容也存在着脱离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实际。比如:一是显性的教育如口号式的宣传多,隐性的教育少,如校园里缺乏必要的文化氛围、学生课余生活单调乏味等;二是限制性的教育多,引导型的教育少。一些学校校规、校纪多数都是“不准”、“禁止”之类的字眼,违者便是怎样处款。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耐心和多种教育方法,动辄训斥或以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