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单片机控制继电器 这里继电器由相应的S8050 三极管来驱动,开机时,单片机初始化后的P2.3/P2.4 为高电平,+5伏电源通过电阻使三极管导通,所以开机后继电器始终处于吸合状态,如果我们在程序中给单片机一条:CLR P2.3 或者 CLR P2.4 的指令的话,相应三极管的基极就会被拉低到零伏左右,使相应的三极管截至,继电器就会断电释放,每个继电器都有一个常开转常闭的接点,便于在其他电路中使用,继电器线圈两端反相并联的二极管是起到吸收反向电动势的功能,保护相应的驱动三极管. 51 单片机驱动继电器电路 1. 基本电路如右图。 2. 单片机的IO 口输出电流很小4 到20mA,所以要用三极管放大来驱动继电器。 主要技术参数 1. 触点参数: 触点形式:1C(SPDT) 触点负载: 3A 220V AC/30V DC 阻 抗: ≤100mΩ 额定电流: 3A 电气寿命:≥10 万次 机械寿命:≥1000 万次 2. 线圈参数: 阻值(士 10%): 120Ω 线圈功耗:0.2W 额定电压:DC 5V 吸合电压:DC 3.75V 释放电压:DC 0.5V 工作温度:-25℃~+70℃ 绝缘电阻:≥100MΩ 型 号 : HK4100F-DC5V-SH 线圈与触点间耐压:4000VAC/1 分钟 触点与触点间耐压:750VAC/1 分钟 继电器工作吸合电流为 0.2W/5V=40mA 或 5V/120Ω≈40mA。 三极管基极电流:继电器的吸合电流/放大倍数=基极电流(40mA/100 =4mA),为工作稳定,实际基极电流应为计算值的2 倍以上。 基极电阻:(5V-0.7V)/基极电流=电阻值(4.7V/8mA =3.3KΩ)。 这里单片机IO 口输出高电平触发三极管导通。经过以上的分析计算得出:三极管可用极性是 NPN的9014 或 8050,电阻选 3.3K AT89S52 每个单个的引脚,输出低电平的时候,允许外部电路,向引脚灌入的最大电流为 10 mA; 每个 8 位的接口(P1、P2 以及 P3),允许向引脚灌入的总电流最大为 15 mA,而 P0 的能力强一些,允许向引脚灌入的最大总电流为 26 mA; 全部的四个接口所允许的灌电流之和,最大为 71 mA。 而当这些引脚“输出高电平”的时候,单片机的“拉电流”能力呢? 可以说是太差了,竟然不到 1 mA。 结论就是:单片机输出低电平的时候,驱动能力尚可,而输出高电平的时候,就没 有 输出电流的能力。 基本参数: S8050 S8050 h=270 类型:NPN 耗散功率:0.625W(贴片:0.3W) 集电极电流:0.5A 基极电压:40V 发射极击穿电压:25V 发射极饱和电压: 0.6V 特征频率f...